密评怎么一次过?核心标准 + 全流程拆解,避开 90% 返工坑
不少企业做密评时总踩坑:要么不清楚 “按什么标准评”,用了境外算法被打回;要么没搞懂 “流程怎么走”,上线前才突击启动,整改返工花了近 3 个月 —— 其实密评的标准和流程都有明确依据,只要按 “合规标准对齐 + 流程分步落地” 来做,就能大幅减少麻烦。
今天从非技术视角,把密评的 “核心标准” 和 “实操流程” 讲透,不管是开发团队对接合规,还是企业管理者把控进度,都能清晰掌握关键节点,避免走弯路。
一、先搞懂:密评要符合哪些标准?合规 + 技术双底线
密评不是 “凭感觉评”,所有评估都围绕 “法规要求” 和 “技术规范” 展开,这两条是必须守住的底线。
1. 法规依据:明确 “必须做什么”,不踩合规红线
这 3 部法规是密评的 “根本遵循”,直接决定项目能不能过:
简单说,法规就是 “红线”:哪些系统要评、找谁评、评完要备案,都有明确规定,不能乱选机构、不能漏评范围。
2. 技术标准:明确 “要做到什么程度”,落地不跑偏
技术上要盯紧 “国家认可” 这四个字,核心看 3 点:
反例:某企业开发政务 APP,用了没认证的境外加密工具,测评时被要求全部换掉,光返工就花了 1 个月 —— 前期选对合规产品,能省很多事。
二、再理清:密评全流程怎么走?4 步闭环不返工
密评不是 “测评机构来查一次就完了”,而是从 “准备→测评→整改→备案” 的完整流程,通常 1-3 个月能搞定,关键是每一步都踩对节点。
1. 前期准备:1-2 周自查补漏,减少测评问题
这步是 “防返工关键”,别等测评时才发现问题,提前做好 3 件事:
2. 正式测评:2-4 周,测评机构 3 种方式查合规
测评机构会通过 “看文档、查现场、测功能”,验证密码应用是不是真合规,不是只看表面:
比如某金融 APP 测评时,工具测出 “SM4 加密的支付数据能轻松破解”,查下来是代码里没加随机盐值,只能整改后重新测 —— 开发时把加密逻辑做对,这步就能一次过。
3. 整改与复测:1-2 周,高风险问题必须 100% 改
测评完机构会给《问题整改通知书》,别想着蒙混过关,整改要到位:
4. 出报告 + 备案:1 周,拿到合规凭证
整改通过后,测评机构会出《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》,里面会写清 “评了什么、改了什么、结论是合规 / 基本合规”(没有 “不合规” 结论,整改完都是合规或基本合规)。
最后把报告报省级以上密码管理部门备案,备案通过,密评就彻底完成了 —— 这份报告很重要,等保测评、项目上线(尤其是政务项目)都要用到。
3 个关键提醒:避开流程里的坑
结语
密评难的不是 “标准和流程复杂”,而是很多企业没搞懂 “提前准备、按标落地”—— 只要前期对齐法规和技术标准,按 “准备→测评→整改→备案” 分步走,避开 “突击启动、选错机构” 的坑,密评其实能很顺畅,不用反复返工。
如果你的项目正准备做密评,先对照上面的标准自查一遍,再选对机构,大概率能一次过,省下来的时间和成本,远比临时整改划算。
下一篇:没有了!